第一百五十一章:这次我带了一些好东西来_重生明末之我是昏君
笔趣阁 > 重生明末之我是昏君 > 第一百五十一章:这次我带了一些好东西来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一百五十一章:这次我带了一些好东西来

  祖大寿如此劝说,一个是想要帮帮毛文龙。

  虽然王之臣带了三十几船的粮草。但是算上这次东江出兵的靡费,还有宁远难民途中的消耗。能剩下三分之二都算是很节省了。

  以前的祖大寿,可能会觉得还剩下这么多,搬回来是理所当然。

  但是此时的祖大寿却忽然有些愧疚。

  他想到这些年辽东上下对东江的苛待。粮草军械是能克扣就克扣。

  这次祖大寿亲眼看到东江士卒吃的,祖大寿感觉心中无比的愧疚。以前祖大寿觉得,宁远和锦州的明军已经很苦了。

  但是和东江的士卒一比,这两个地方简直活的就和天堂一样。

  祖大寿此时还不知道,他现在看到的是,还是卢九德接济过之后的情形。要是之前,比这还惨。

  不过这也是一饮一啄。

  如果不是卢九德的接济,这次祖大寿就算是想出兵都没办法。

  吃不上饭,连走路都成问题。还谈什么去和敌人厮杀。

  祖大寿觉得,与其现在去从毛文龙嘴中扣粮食,还不如想想其他办法。

  “满总兵,你说鞑子会不会真的南下?”

  祖大寿此时是忧心忡忡。

  虽然已经让赵率教带人护送八万百姓南下了。但是百姓不是士兵,扶老携幼,行走的实在是太慢了。

  虽然祖大寿觉得皇太极不会脑子抽了,派人去追杀普通百姓。

  但是事情总会有意外。

  万一呢。

  这还不是最主要的。

  如果锦州再次被围,而且皇太极长期围困锦州,这才是最要命的。

  “满总兵,我觉得,要不然派人回山海关,从山海关调集粮草吧。”

  祖大寿提出了自己的意见。

  满桂想了想,也是点头同意。

  从山海关运粮,自然不能按照王之臣的路线走。

  从辽东湾到锦州虽然更近,海路也更加安全。

  可是从辽东湾到锦州这段路实在是太危险了,随时处在鞑子的攻击范围之内。

  而且在锦州城连发现都发现不了。

  可是从山海关走陆路,那就不一样了。虽然路途更远,但是如果有人要通过这条路,在锦州城头就能发现。

  鞑子十几个人晚上悄悄通过,或许真的发现不了。

  但是几百个人,或者上千个人想要悄无声息的通过,那是绝无可能。

  “也只能这样了。”

  满桂点了点头。

  满桂也发现祖大寿有些偏袒东江。不过满桂也知道,这次是毛文龙救了祖大寿一命,祖大寿感恩也无可厚非。

  最关键的是,祖大寿现在手里的粮食不知道还剩下多少。

  就算满桂能从毛文龙手里将粮食抠出来,也根本没办法搬回来。

  派大军去搬运,一旦鞑子大军忽然杀到,这些士兵可就真的是只能等死了。

  此时在盛京,王绍正一脸谦卑的跪在皇太极的面前。

  本来王绍是绝对不敢来见皇太极的。平白无故的献城,却要被皇太极抛弃。而且临了王绍还摆了岳托一道。

  这时候王绍来盛京,绝对和自投罗网没什么区别。

  可是王绍却不能不来。

  在王之臣忽然暴毙之后,王绍忽然发现自己竟然是上天无路,入地无门。

  天下之大,已经没了王绍的容身之地。

  其他人不知道王绍的底细,祖大寿不可能不知道。

  而且王之臣现在死了,祖大寿要是想弄死王绍,王绍连争辩的机会都没有。

  王绍可以在王之臣那边去搬弄是非,投机取巧。

  但是在祖大寿这里,肯定是办不到。

  如果死了,王绍可是什么机会都没有了。

  尤其是在知道满桂亲自跑去见祖大寿的时候,王绍果断带着几个心腹逃了,逃向了盛京的方向。

  “大汗,王之臣死了。此时的锦州是一片混乱。还请大汗率兵南下,一举荡平辽东。”

  王绍很是谦卑的说道。

  此时的王绍,似乎忘记了他还是一个明人,是一名明军将领。

  “王之臣死了?怎么死的?”

  皇太极不由皱起了眉头。

  上次在锦州和宁远,皇太极可是无比的憋屈。虽然局面一片大好,但是没有了粮草,盛京也是不稳。

  无奈之下,皇太极几乎放弃了手中所有的好处,甚至放火烧死了宁远的百姓,率兵返回了盛京。

  可以说这次出征,皇太极完全就是无功而返。

  回到盛京之后,因为军权还掌握在皇太极的手中。权力也都还集中在皇太极的亲信手中。

  所以那些噪音暂时全都被压了下去。

  不过表面的平静之下,依然还是暗流涌动。

  此时如果皇太极再次率军出征,说不定那些声音会再次出现。

  而且这次,肯定不会如此简单了。

  有那么一瞬间,皇太极都有些怀疑,这王绍是不是自己的敌人派来的。

  为的就是骗自己离京。

  “先带王将军下去休息。”

  皇太极挥了挥手,吩咐了一声。

  这让王绍全身忍不住就是一颤。皇太极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将王绍暂时软禁。

  如果皇太极最终决定率军南下,那王绍可能会安然无事。

  但是如果皇太极放弃这个相反,到时候王绍可能就会消失。

  “大汗,奴才说的是真的。奴才没有骗您啊,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。”

  王绍吓的大声喊叫,却被边上的卫兵直接一巴掌抽在了嘴上。随即王绍被直接拖了出去。

  皇太极一个人在房中坐了快两个时辰,这才推开门走了出来。

  “让济尔哈朗和多尔衮,还有豪格来见我。”

  皇太极最终还是决定派人去试探试探。不过皇太极暂时不打算倾巢而出。只是让济尔哈朗为主,多尔衮和豪格为副,率五万大军前往锦州。

  至于皇太极自己,则要留在盛京主持大局。

  虽然因为上次的事情,皇太极对济尔哈朗是有些失望。

  但是皇太极发现,自己已经有些无人可用了。

  在代善,阿敏,莽古尔泰这三个除过皇太极之外四大贝勒靠边站之后。

  所谓的五大臣费英东,额亦都,何和理,佟佳,安费扬古又相继老死。

  皇太极能依靠的就是岳托,阿巴泰,济尔哈朗几个了。

  像是多尔衮,豪格,多铎这些年轻一辈的年轻人还没成长起来。此时的后金颇有些青黄不接的景象。

  阿巴泰在宁远外围失踪之后,至今下落不明。

  皇太极一直派人在追查其下落,但是却没任何消息。

  而岳托,在焚毁宁远的事情上犯了错,被皇太极暂时赶回了家。

  皇太极知道,自己迟早还是得将岳托给请回来。

  如果因为这点事情就将岳托废除,那肯定是后患无穷。

  作为上位者,有时候做事不能随心所欲。不然的话,肯定会引起所有人的惊惧,那才是真的得不偿失。

  “王之臣死了?”

  听到皇太极的话,济尔哈朗一脸的惊喜。

  这可是大好的立功机会啊。

  唯一让济尔哈朗不满意的是,皇太极竟然让自己带着多尔衮和豪格这两个拖油瓶。

  济尔哈朗又不是保姆,对此自然不满意。

  多尔衮和豪格此时都还未成年,只能算是半大的少年。虽然在后金上下颇多赞誉。皇太极对这两人也是非常的喜欢和器重。

  但是济尔哈朗却对此并不感冒。

  “大汗请放心,我一定拿下锦州。”

  济尔哈朗拍着胸脯向皇太极做了保证。

  上次济尔哈朗之所以会一败再败。主要还是皇太极给的限制太多。

  让济尔哈朗束手束脚,根本不敢放手施为。

  又极其倒霉的先后碰到了曹变蛟和曹文诏叔侄,这才吃了大亏。

  这次济尔哈朗决心一定要洗刷上次的屈辱。用一场大胜,让所有人对自己冷嘲热讽的人闭嘴。

  至于多尔衮和豪格这两个年轻人,此时也都是一副跃跃欲试的架势。

  虽然不是独自领军。

  但是济尔哈朗作为主帅,肯定不会打头阵。而且济尔哈朗的副旗主勒可德诨死了。济尔哈朗现在可以说就是无人可用。

  等到从皇太极那里出来。多尔衮和豪格两人纷纷对济尔哈朗示好。

  “阿古,让我做您的前锋吧。”

  “昌克赤,让我做您的前锋才好。”

  多尔衮和豪格争先恐后的开口。

  阿古是女真人对哥哥的称呼,昌克赤则是对叔叔的称呼。

  但是在这之前,不管是多尔衮还是豪格,都没这么称呼过济尔哈朗。

  虽然济尔哈朗是皇太极的堂兄。但是济尔哈朗毕竟不是努尔哈赤的儿子,济尔哈朗和努尔哈赤的子孙关系还是比较疏远的。

  努尔哈赤的这些子孙对济尔哈朗也不怎么感冒。

  要不是努尔哈赤对济尔哈朗还算亲善,这些人哪里会认济尔哈朗是谁。

  现在努尔哈赤死了,济尔哈朗的地位肯定是大不如前。

  也就是现在多尔衮,豪格这些努尔哈赤的血脉没成长起来。不然还有济尔哈朗什么事。

  可是此时为了争取拿到这次出征的先锋之位,多尔衮和豪格却忽然和济尔哈朗攀起了关系。

  “呵呵,此事不急,先整军再说。”

  济尔哈朗难得得到这次独掌大军的机会。怎么会不故意拿捏。

  如果多尔衮和豪格不是如此心急,济尔哈朗可能会随意指定一个先锋将军。

  但是现在,可就要好好斟酌一二了。

  “阿古”

  “昌克赤”

  多尔衮和豪格虽然知道,自己两人此时如此急切,只能让济尔哈朗更加得意,甚至拿捏自己。

  但是两人却都不想让对方拿到这先锋的职位。

 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小儿子,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。

  两人都很受皇太极器重。

  多尔衮和豪格在皇太极面前时表现的是非常和睦,相亲相爱。

  但是私下里,两人却是明争暗斗。都想要压对方一头。

  尤其是豪格,自认为自己就是下任大汗的不二人选。此时更想多立功劳,好早日确立自己的地位。

  此时的东江镇,高起潜再次踏足这里的海岛。

  这次高起潜可不是孤家寡人来的。跟随高起潜来的,分为两队人。

  一队是锦衣卫,一队是工部的工匠。

  锦衣卫赶赴东江,是因为上次高起潜回京,毛文龙特意让带了口信给朱辰,说是抓了阿巴泰和达海。

  阿巴泰是努尔哈赤的第七个儿子,皇太极的亲弟弟。

  这可以说是自从努尔哈赤起兵之后,明军抓获的最重要的俘虏。

  至于达海,虽然没有阿巴泰的身份那么重要。但是也是属于后金军中的高层。

  这两个俘虏,对于提振辽东的军心,绝对是非常巨大。

  而且这两人都是后金的高层,对后金的信息知道的肯定非常详细。

  就算只是从情报的意义上讲,也是非常重要的。

  而且对朱辰来说,这两个俘虏还有其他的意义。因为这两个人是毛文龙所抓。

  在这以后,看谁还敢说毛文龙没有丝毫战功,只会靡费粮饷。

  以后朱辰重用毛文龙,反对声肯定也肯定会少许多。

  至于另外一队工匠,这自然也是朱辰的意思。

  这队工匠,里面领头的几个曾经跟着宋应星去浙江道烧过水泥。其他人也都是宋应星精心挑选的能工巧匠。

  本来宋应星也是要来的,但是被朱辰给拦了下来。

  烧水泥而已,现在水泥的研制早就完成。在浙江已经大规模的用来修路。短时间根本没有升级换代的需求。

  还让宋应星去烧水泥,那绝对是巨大的浪费。

  带队的工匠叫吴卿佑,念过几年私塾,还考过童生。

  但是最终因为生活所迫,接替了自己父亲的位置,进工部当了工匠。

  上次宋应星在工部招募人手去浙江。

  吴卿佑觉得这是一个机会,所以果断报了名。

  因为识字,所以吴卿佑很快成为了宋应星的左膀右臂。

  这次宋应星没办法来,所以就向朱辰推荐了吴卿佑。吴卿佑是从浙江匆匆坐船,在天津港和其他工匠汇合的。

  在路上的时候,吴卿佑就已经向自己的同僚介绍了水泥的烧制流程。

  现在就等着亲自上手,很快就能实行量产。

  “毛帅,这次我还给你带了一些好东西来。”

  毕懋康现在专职研发和生产火枪。虽然大多数火枪都要供应徐应元。

  但是徐应元那边毕竟人少,又没发生战斗,消耗的也不多。

  所以这几个月下来,积攒了不少。大概有一千多杆新型的火器,还有纸装子弹。

  这次朱辰全让高起潜带来了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dx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dx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